據海關統計,今年1-4月重慶市出口摩托車115.6萬輛,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1.6倍;價值4.3億美元,增長1.4倍;出口平均價格為每輛373.1美元,下降6%。其出口主要特點如下:
一、連續6個月出口量同比增長。重慶市摩托車單月出口量自2009年11月份以來已連續6個月同比增長,今年各月出口量同比增長均達1倍以上,其中3月份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9倍,出口量創2009年以來最高;4月份當月出口30.6萬輛,同比增長1.2倍,環比下降12.1%。
二、穩居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量領頭羊地位。今年1-4月,重慶市摩托車出口量是排名第二的廣東省的1.43倍,占同期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強,在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量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28.9%上升至今年1-4月的36.6%。
三、99%以上為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加工貿易出口大幅增長。今年1-4月,重慶市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摩托車115.2萬輛,增長1.5倍,占同期重慶市摩托車出口總量的99.6%;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0.3萬輛,增幅為1.4倍。
四、私營企業出口占8成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大幅增長。今年1-4月,重慶市私營企業出口摩托車94.8萬輛,增長1.5倍,占同期重慶市摩托車出口總量的82%;國有企業出口14萬輛,增長1.5倍,占比12.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4.9萬輛,增長19.4倍,占比4.3%。
五、對非洲、拉丁美洲和東盟等主要市場出口激增,對歐盟出口大幅下降。1-4月,重慶市對非洲出口摩托車21.1萬輛,增長42.4%;對拉丁美洲出口42.6萬輛,激增3倍;對東盟出口38.2萬輛,增長1.9倍;對歐盟出口0.7萬輛,下降41.4%。對上述四個市場出口量合計占同期重慶市摩托車出口總量的88.8%。
六、主要出口品種以燃油型中小排量車型為主。1-4月,重慶市出口燃油型100-125ml排量摩托車65.3萬輛,大幅增長1.5倍,占同期重慶摩托車出口總量的56.5%。
為幫助企業度過金融危機難關,提振國內摩托車行業信心,2009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扶持摩托車行業發展,如2009年3月起國家將摩托車納入“家電下鄉”支農補貼范圍;2009年1月和6月兩次上調摩托車出口退稅率至15%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推動摩托車生產企業復蘇注入了新的動力,加之地方政府的助推與企業的開拓努力,以及市場的回暖復蘇,作為我國重要摩托車生產基地的重慶其收效尤為明顯。但是當前重慶市摩托車出口仍然面臨以下幾個方面隱憂:
一、“減排”影響深遠。長期以來,我國摩托車“大而不強”的特點比較突出,產品技術水平低、能耗高;對亞、非、拉美等主要出口市場采取以價取勝的擴張策略。“減排”標準可能引致技術核心升級、成本增加等問題將加速行業洗牌,尤其是摩托車環保“國Ⅲ”標準即將于2010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屆時所有制造、銷售、注冊登記的兩輪摩托車和兩輪輕便摩托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須符合國Ⅲ標準,摩托車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亟待加速。
二、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壓力進一步增加。我國所采取的以價取勝的摩托車擴張策略,其出口價格與匯率更是緊密相關。近期,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繼續保持對人民幣升值的高壓態勢,一旦人民幣被迫升值,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外匯收入的減少、外貿價格優勢喪失;屆時將面臨與印度、印尼、越南等國家摩托車生產企業的競爭加劇。
為此建議:一是必須引導企業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出口產品檔次,特別是增加減排技術的研發工作,盡快適應政策標準;二是通過規范市場競爭,加快企業整合步伐,提高產業集中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三是區分國際不同摩托車消費市場的需求,在保持低端產品對市場的占有率的同時,積極開拓歐美中高端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