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嘉陵集團老員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李壽明
當時只想著把產品出好
網易財經:您在嘉陵工作了多少年?
李壽明:我1971年上班,在嘉陵工作了38年。
網易財經:嘉陵在93年有一件很大的事情,股份制改造。
李壽明:對。
網易財經:您當時在一線當車間工人嗎?
李壽明:1993年我在銷售公司里。
網易財經:當時的銷售公司在集團股份制改造前和改造后有什么變化嗎?
李壽明:我覺得沒有很大的變化,以前,不管是人們的思想還是其他的什么,那時想法沒有那么多,比較單純,就是想著把工作搞好,把產品出好。
網易財經:不過現在競爭壓力大了。
李壽明:競爭壓力大,作為企業來講要走這條路,不走這條路也不好辦,作為民營企業來講,他們要節約成本,作為我們企業,也要節約成本。私企的資金流轉比較好運作,企業也要講成本,我覺得,不管哪個企業在降成本的基礎上都應該保證質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成本,如果降成本又不能保證質量,我覺得降下了成本也沒有多大的意思,作為企業來講,要對廠里的職工負責,我站在工人的角度說話,企業發展了工人才有好處,如果企業不發展,工人的好處也體現不出來。
網易財經:剛才您說要保證質量,是不是現在一些民營企業開始光降低成本,不注重質量了?有這種現象嗎?
李壽明:和民營企業的產品相比,我們的質量肯定還是比他們好,但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降成本之后的新產品和老產品比有一點差距。
以前配套單位和我們合作時,各個車出來用戶都感到很滿意、很舒服,但降成本之后出的產品,用戶總是覺得有點不舒服,因為配套企業等也在降成本,降成本就是要降材料,降了材料,那舒適性就差了。
四款車如數家珍
網易財經:嘉陵廠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車您都經歷過,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款?
李壽明:我印象最深的是最早的七五零。
網易財經:七五零是九幾年的?
李壽明:八幾年,1979、1980年的時候。
網易財經:是和日本合作生產的?
李壽明:不是的,最早是廠里自己開發的,那時我們自己做出來的時候還很早,中央電視臺都在給我們打廣告。
網易財經:五零之后就是七零?
李壽明:五零過后就是七零。七零是八五年還是八七年上的,七零是我們嘉陵的示范車,當時我們的孫書記在和日本談了以后把七零車拉進了中國,當時投放了七零之后嘉陵好威風,不愁賣,供不應求,當時職工的福利也好,什么都非常好,之后就是上市,你想好不好,每家不多說吧,七八萬隨隨便便,一個工人都是好幾萬,當時我一年都掙到25萬。根據當時的情況,工人是2000股票,在剛剛上市的時候股價是二十三點幾,二十三點幾就是二十三萬;工人是兩千,中干是四千,廠干是八千,我那時運氣好,剛剛一萬股。
網易財經:工作很有干勁。
李壽明:說老實話,到現在為止我對我們企業也很有感情,離不開我們企業,確實,企業造就了我,企業的領導對我不錯,我也得到了五一勞動獎章,所以我應該回報企業,企業如果出現什么問題,我(也會難過),今天錄的這些都會在電視臺播,但我覺得沒有什么,只要是為了企業好,不管什么我都會說,領導怎么理解我不管,只要工人、員工都說好,我們這個企業就好,員工都認為我們企業不如以前了,我就覺得我們的領導有問題,我不管。
網易財經:七零摩托車之后還有哪一款讓您印象深刻?
李壽明:七零開發之后跟著就是125,當時我們的125也風光得很,賣九千多,多的賣到一萬零點。
網易財經:125是在幾幾年?
李壽明:1995、1996年開始的,當時我們的摩托車賣得很好,125也賣得不錯,緊接著就是150,150出來后在全國還是可以的,過后就跟軍方合作,現在是600,600是電噴的,相當不錯,現在直接供應給部隊。
網易財經:600這塊,普通老百姓還沒有用的?
李壽明:老百姓買得少。
網易財經:您簡單評價一下這款車的性能吧。
李壽明:我覺得我們600的性能大體來講還是很好的。
網易財經:有競爭對手嗎?
李壽明:600現在還沒有競爭對手,但聽說隆鑫和寶馬公司聯合在做600的發動機,但不在國內銷售,而是在國外銷售,作為中國來講,嘉陵對于600的開發也是中國民族大的發展,對于摩托車行業來講,也是一個大的飛躍。
網易財經:在您這30年的工作經歷,算得上大發展的有哪些?七零算一個?
李壽明:七零算,最早的老五零,之后是七零,后來是125,后來是150……
網易財經:每一個都算?
李壽明:量都比較大,都算大發展了,我們600的銷量不是很多,但是一個企業能做出600來是不簡單的,國內還沒有哪一家像我們這樣把整車做出來的。
網易財經:600是05年出的?
李壽明:差不多。
網易財經:現在四年過去了,您在這四年一直負責600的銷售?
李壽明:不是,我不負責銷售,我在這里是搞售后服務的。
網易財經:剛才您說的五零、七零、125、150和600,哪款車的維修率最低?
與進口車還有一些差距
李壽明:現在來講,修車的都不多,質量肯定比以前好,但現在人們的思想比較超越,因為拿我們的車和進口車比還是有一點距離,和合資品牌(的產品)相比也有一些差距。
網易財經:您覺得差在哪里?
李壽明:一個是發動機,一個是外觀,噴漆趕不上別人的,熱處理也趕不上,精度還達不到國外的標準。
網易財經:您做了這么多年啊。
李壽明:說我們的比得上進口車,那都是吹牛的,不能亂吹,確實,在這方面我們要低于進口車,差個檔次,和合資品牌比,我們也稍微弱一些。
網易財經:您工作了這么多年,覺得中國現在還克服不了這些難題嗎?
李壽明:能克服啊。
網易財經:通過什么辦法?
李壽明:各個企業要要求車子的質量、壽命長,要占領市場,首先一點,質量是第一,質量保證了,那么就能跟國外、合資品牌競爭。現在我們的質量還超越不了國外(的產品時),我千萬建議我們國內的企業,不管哪個企業,都不要降成本,一定要在產品超越了別人的時候能降再降,現在你的產品都還沒有超越國外的標準就開始降成本,對于企業發展不好。
網易財經:但是企業要發展,成本很高,利潤很低,企業做不下去了也是一個麻煩啊。
李壽明:作為領導的操作模式來講,怎樣操作和領導的指揮有很大關系,銷售、維修和用戶三體結合,光是銷售量上了、量上了,但質量不好也不行,給售后維修增加了麻煩,用戶也不滿意。
網易財經:影響了品牌的形象。
李壽明:對,影響品牌的形象。


